当前位置: 首页> >> 通知公告 >> 正文
内江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
2023-10-27     来源: 内江师范学院   作者:   查看:  



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,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关键环节,是一项系统工程,为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,努力开创新时代学风建设新局面,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,结合我校实际,制定本方案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“扎根地方、追求卓越”的办学理念,弘扬“民主和谐、务实创新”的优良校风,遵循教育规律、思想政治工作规律、学生成长规律,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,深入推进“三全育人”,凝聚育人合力,聚焦民族复兴大任培育时代新人。

二、工作目标

突出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,强化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、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,围绕学风建设重点任务,坚持问题导向、标本兼治,推进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,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,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,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生动力,培养学生“愿学、好学、乐学”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形成“勤奋求索、精益求精”的优良学风。

三、组织领导

 长:校长

副组长: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  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

 员: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 二级学院党委书记、院长

二级学院成立学生学风建设工作小组,党委书记、院长任工作小组组长。

四、工作举措

(一)实施目标引领,激发学习内生动力

1.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。实施“时代新人铸魂育人工程”,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;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、课堂主渠道作用,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,积极拓展贴近学生、贴近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,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学业和国家建设、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融为一体,明确学习目标,激发学习内生动力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。(责任单位:宣传部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2. 夯实新生入学教育。开展“十个一”新生入学教育,重点做好新生入学性适应和专业认知教育,特别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适应教育,为新生系好人生“第一粒扣子”,给学生以人生启迪、智慧光芒、精神力量,引导学生主动规划大学生活,树立明确学习目标,激发学习积极性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3. 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。加强《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》课程建设,配齐配强师资;充分发挥辅导员(班主任)、导师在生涯规划、学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,面向不同年级、不同专业学生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,全面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、行业和职业认知能力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,增强学习动力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4. 加强榜样选树教育。坚持学风导向,积极选树各类青春榜样,以每年开学、毕业、五四为节点举行“两典礼一表彰”活动;通过校园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学校奖学金获得者,优秀学生、先进个人等优秀学生事迹,发挥朋辈榜样示范引领作用,激励学生成为良好学习风气的维护者和践行者,营造优良学风氛围。(责任单位:宣传部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(二)实施课堂促学,提升学习质量效果

5. 推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,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,创新教学方式,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,以新理念、新思路、新经验为指导,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,备好和讲好每一堂课,不断提升教师教学、学生学习、相互促进的课堂活力,让课堂活起来,让效果好起来;为学生列出课后拓展阅读必读书目,将阅读情况纳入平时成绩;按规定次数布置和批改作业,组织辅导答疑,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效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6. 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。全面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,做好整体设计,结合学生实际,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改革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,争做心怀“国之大者”的时代新人,实现德育水平和学风素养双提升;坚持学科教育、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、同向同行,紧密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重点方向,引导学生勇担科技报国使命,激发学生对专业的思想认同和学习自觉。(责任单位:宣传部、教务处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二级学院)

7. 加强课堂纪律管理。夯实第一课堂主体责任,明确专任教师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责任人。任课教师率先垂范,提前十分钟进教室,上课铃响前调试好多媒体设备;主动承担课堂考勤和秩序管理,积极创建无手机课堂(手机为教学用具课程除外),减少直至杜绝学生上课迟到、旷课、早退、玩手机、抬头率低等不良现象,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8. 加强教学质量监控。坚持和完善领导听课制度、教学督导制度、学生评教制度、教学成效评估制度、监督问责机制等,形成意见反馈、通知整改、自主改进、效果反馈闭环。对学生反映问题较多的课堂,检查整改效果;对学生反映较多的教师,采取督导谈话、教学帮扶、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其教学能力。(责任单位:评建办公室、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(三)实施拔尖优辅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

9. 搭建师生对接平台。推动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,坚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、联系班级制度,建立常态化师生联系机制,了解学生学业发展个性化诉求,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、学业、就业指导,为学有余力学生搭建平台,引导学生加入导师科研项目,提高学生科研成果产出,为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、申请专利、参与教师科研等提供支持和指导。(责任单位:宣传部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校团委、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10. 强化学生考研工程。对有考研意愿学生进行分类指导、分层培养,有针对性加强学生专业课教学;将考研管理、服务及指导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阶段,激发学生学习动力,实现考研录取率逐年稳步增长,以考研促学风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11. 深化创新创业教育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,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、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,深化课程体系、教学方法、实践训练、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,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、创新创业教育基地、创新实践项目管理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和各项学科竞赛,推动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化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校团委、二级学院)

(四)实施习惯养成,规范学生日常行为

12. 落实“一日生活制度”。将养成教育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,实施大一晨跑和晚自习计划,辅导员(班主任)加强考勤,对缺勤学生给予教育帮助,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晨练、晨读、早自习、晚自习,确保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学习习惯,培育优良学风。以“星级文明寝室评比”为导向,每周每月每学期对学生在宿舍的思想、学习、文化、实践和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考评,将评比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13. 深化“一院一品”建设。结合学科、专业特点和自身办学优势,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;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,注重经验总结与推广,打造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品牌。(责任单位:二级学院)

14. 加强“第二课堂”建设。广泛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,以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业大赛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数学建模竞赛、电子设计大赛、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竞赛等为载体,培养学生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,营造良好校园学术科技创新氛围。将学生进入图书馆次数、借阅书籍、阅读心得体会等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,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校团委、教务处、图书馆、二级学院)

15. 加强“学生社团”建设。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学科、专业特点的精品社团,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特长积极参与社团活动,提高实践能力,培养创新精神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报告和主题讲座,浓郁科研学术氛围,营造崇尚科学、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。(责任单位:校团委、二级学院)

16. 加强诚信教育。通过入学教育、考风考纪主题班会等形式,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考试规定和考试纪律,让学生知晓红线、明确底线,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自律意识,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良好态度,杜绝学生考试作弊及学术不诚信行为发生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(五)实施严管厚爱,严明学业纪律规矩

17. 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。不断完善学生学风建设制度,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和习惯,引导学生“戒迟到早退、戒衣冠不整、戒玩耍手机、戒偷懒睡觉、戒吃喝吵闹”,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规定,刻苦学习、认真钻研,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18. 践行“一线规则”。辅导员(班主任)、导师每月与任课教师联系不少于1次,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配合任课教师共同做好学生学业指导。辅导员定期检查到课率,全面了解学生迟到、早退、旷课等情况,及时进行教育处理。辅导员(班主任)每月深入学生宿舍不少于4次,了解学生学习、生活和思想状况,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,加强情感沟通,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,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和作息规定,不沉迷网络游戏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19. 严格请销假管理。任课教师、辅导员等应采取切实措施,加强学生的出勤考核和管理,并做好记录,对无故迟到、旷课、早退学生,按学校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。学生应严格按照学校及学院要求,准时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活动,不迟到、旷课和早退,确因事、因病等无法参加,需按规定严格履行书面请销假手续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20. 严肃考场纪律。严格考场管理,加强考场纪律要求,对学生考试违纪严肃处理,监考教师疏于管理造成的责任事件,按照教学事故处理。健全考场监控管理,推进监考教师与学生相互监督,师生共同营造良好学风考风,共同坚守诚信道德底线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21. 抵制学术不端。加强诚信教育,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守信,自觉遵循学术规范,恪守学术道德。建立诚信档案,推进学生论文、课程作业查重,记录学生学业、学术、品行等信息;将学生诚信记录运用于德育评价和各类评奖评优,实行“一票否决”制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(六)实施学困帮扶,切实解决学业困扰

22. 注重学业预警和家校互动。根据学生在校思想动态、学业表现、心理状况、生活起居等表现,建立不良学风档案,加强对学生学业警示教育,对学籍异动、厌学、沉迷网络及欠学分较多的学习困难学生进行重点帮扶;对经常出现旷课等违纪现象的学生,适时进行交心谈心、批评教育,在学生达到处分条件前给学生以充分提醒和预警。加强家校互动,定期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及综合表现,发挥学生家长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,形成学校、家庭合力育人氛围,减少学生厌学、逃课和违纪等不良现象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23. 实行学生表现预警制度。根据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、学业表现、心理健康、生活起居等表现,通过口头预警、书面预警、知会家长预警,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,减少学生厌学、逃课和违纪等不良现象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24. 开展朋辈学业帮扶。完善朋辈互助体系,建立健全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和深度辅导。构建学院-班级-寝室联动机制,发挥学生骨干作用,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内外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。依托校内学业辅助类学生社团,大力推广“国奖一帮一”“党员一帮一”“宿舍一帮一”等,切实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找原因、明目标,掌握方法、树立自信,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。(负责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校团委、二级学院)

25. 开展特殊群体援助。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、学业困难、心理异常及其他重点关注学生的帮扶工作,给予他们适时的关爱和帮助,引导和教育他们正视困难,自强自立,自尊自爱,勤奋学习。落实对学业困难学生“一对一”帮扶措施,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,聘请教师与优秀学生,加强一对一帮扶和针对性指导,帮助学生把握学习规律,掌握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果,为其学业发展奠定基础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(七)实施骨干带头,实现自觉自律自为

26. 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。加强学生干部教育,各级学生干部、学生党员自觉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,充分发挥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和自我成才作用,成为学风建设的骨干和主力军。(责任单位:校团委、二级学院)

27. 加强学生组织建设。做好学生骨干选拔,加强学生组织建设,学生组织履职树立明确学风导向,积极组织开展“学风大讨论”“学习大比拼”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,大力开展学风建设自查、互查活动,努力营造“人人正学风,人人创学风”的良好氛围。(责任单位:校团委、二级学院)

(八)实施评价改革,树立明确育人导向

28. 完善科学考试评价体系。加强考试管理、严格过程考核,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。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学业考核评价体系,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、评估与反馈机制,严格执行淘汰机制。综合应用笔试、口试、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,提升学业挑战度,激励学生主动学习、刻苦学习。(责任单位:教务处、二级学院)

29. 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。全面落实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要求,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。坚持“鼓励个性发展与全面进步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”相结合原则,进一步完善学生荣誉授予、综合素质测评、评奖评优等办法,鼓励学生争当优秀、发展特长、开拓创新,坚持德育优先,突出学业导向,引导学生在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,坚决克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导向。(责任单位:学生工作部<处>、二级学院)

五、工作要求

(一)高度重视,强化责任

各单位要站在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政治高度,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。将学风建设贯穿到育人工作的全过程、各领域、各环节,履职尽责,加强检查指导督促,强化各项任务落实。二级学院全面负责本学院学风建设工作,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好本学院学风建设工作,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任务,制定本学院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细则。

(二)精准施策,彰显特色

各单位要认真开展学风建设相关调研,准确把握学生需求,细化工作方案,结合新生入学教育、“一院一品”学生工作品牌、“文明班集体”创建等工作,进一步优化现有学风活动内容,从强化学生思想观念入手,通过学风建设动员大会、部署会、讨论会、主题班会等形式,采取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,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风建设活动,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,让热爱学习成为校园最美风景。在各项工作中彰显学校学院特色,做到既有共性,又有特性。

(三)强化宣传,完善机制

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校内外、校院两级媒体,全面宣传学风建设取得的成效,加大对先进典型宣传力度,积极营造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良好氛围。学校每年5月开展二级学院学风建设答辩展示活动,总结凝练学风建设好做法、好经验,积极营造“学先进、争先进”的良好氛围。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,持续认真做好学风建设专题调研、座谈交流、实地走访和研讨工作,查找问题,及时整改,不断优化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,形成学风建设的有效抓手,把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夯实。

电话:0832-2340218    传真:0832-2340218    地址: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    邮编:641100

Copyright (C) 2008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