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>> 教学工作 >> 教研动态 >> 正文
聚焦核心议题,构建质量体系:历史学专业教研室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大讨论
2025-09-30     来源: 历史学专业教研室   作者:   查看:  

新学期伊始,为落实学校教学工作部署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,历史学专业教研室结合自身实际,于2025年9月29日下午3时在弘文楼105教研室开展了主题为“加强课程质量文化建设、系统重塑质量保障体系”的教研活动。活动由教研室主任于诗琦主持,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。

于诗琦认为,面对学校发展的新形势,历史课程质量改进与建设应系统化、多层次化,首先厘清核心议题(课程目标、质量体系、评价机制),再建立多层次研讨模式,以期构建质量保障体系,推动持续改进,形成制度机制。循此思路,全体教师集思广益,发表看法。历史学专业负责人陈勇明认为,当前师范院校历史学课程已经随着时代需求的不同在发生变化,在课程建设、质量改进环节,应依据课程目标达成度,密切结合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行变革,如强化史料解读能力和教学转化能力。在课程质量保障方面,主动梳理教学管理类中的问题,如教学四件套检查、课程审核、学生评教等问题,在此基础上,开展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机制。周宇清认为,为加强课程质量文化建设,还应构建多层次研讨模式,在教师层面组建教师工作坊,分专业开展课程案例研讨,他以中国近代史课程为例,讨论如何通过专题式学习达成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目标。在学生层面,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,收集学生对上课情况、过程性考核情况、课程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反馈。

课程质量文化建设与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发力与协作,对历史教研室而言,应依据形势重构质量标准框架,优化管理流程,每学期开展教案检查、课堂检查等常规工作,对接师范专业认证标准,邀请校外专家开展诊断性评估,灵活运用学生评价。构建“评价-反馈-改进”闭环机制,将每门课程的评估结果和具体改进建议告知授课教师,追踪改进进度,最终形成长效机制。这是对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需要和审核评估整改要求的基本遵循。

(图文/于诗琦 初审/袁妤萱 复审/肖应云 终审/王瑛杰





电话:0832-2340218    传真:0832-2340218    地址: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    邮编:641100

Copyright (C) 2008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法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