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>> 教学工作 >> 教研动态 >> 正文
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 召开数智时代AI赋能一流本科发展研讨会
2025-04-15     来源: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   作者:   查看:  

2025年4月14日,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组织召开了“数智时代AI赋能一流本科发展研讨会”,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高晓芳主持。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“AI如何融入学院管理与专业建设”“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全覆盖路径”“AI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场景”“人机协同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平衡”“学术诚信与AI伦理准则坚守”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,探索人工智能与本科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。

研讨会上,童中平老师聚焦AI在专业建设中的系统性应用,提出利用AI预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兴岗位需求,前瞻性布局“AI+思想政治教育”交叉课程模块,推动专业培养与时代需求精准对接。同时,探索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智能评估体系,通过分析课堂视频、学生反馈等多维度数据,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,提升师资队伍的数智化教学能力。

针对“AI如何有效融入课堂,推进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全覆盖”,车欣春老师结合超星泛雅集团“AI+课程”建设经验,提出“分层推进、多元融合”策略。打造“基础课程智能化改造+核心课程深度赋能”的双轨模式:基础课程借助AI生成互动课件、虚拟案例库,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;核心课程引入大模型技术开发智能题库、实时答疑系统,实现“教、学、评”全链路数字化。此外,提出建立“教师主导+智能助教”双师协同机制,通过AI辅助备课、学情诊断,释放教师精力以聚焦高阶思维培养。

在分享AI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时,蒋兴巧老师结合多校案例提出丰富场景:一是虚拟仿真教学,让学生通过交互体验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;二是个性化学习支持,基于学生知识图谱推送定制化学习资源;三是跨地域协同教学,借鉴“慕课西部行”模式,通过智慧平台实现优质课程直播共享,促进校际资源均衡。

针对“AI辅助与独立思考平衡”这一关键问题,朱锐锋老师强调避免“认知外包”陷阱,提出“技术赋能而不替代”的原则。一方面,通过教学设计创新引导深度思考,如在课堂中设置“AI结论批判环节”,要求学生对AI生成的观点进行逻辑验证和反证;另一方面,构建“问题导向学习(PBL)+AI工具支持”模式,让学生在利用AI获取信息的基础上,通过小组研讨、案例解构等环节强化批判性思维。

在AI伦理与学术诚信建设方面,王琦老师提出“制度约束+价值引导”双轮驱动方案。首先,制定AI工具使用规范,明确禁止AI代笔论文、数据造假等行为,引入语义查重系统识别学术不端;其次,将AI伦理教育融入专业课程。

最后,高晓芳老师总结到,AI赋能专业建设需要统筹技术创新与教育本质,既要借助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率、拓展教育边界,更要坚守立德树人初心,培养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兼具的时代新人。下一步,教研室将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,在智慧课程开发、教学模式改革、伦理规范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,推动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深度融合,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探索新路径。


(图文/高晓芳 初审/袁妤萱 复审/肖应云 终审/谭化容)


电话:0832-2340218    传真:0832-2340218    地址: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    邮编:641100

Copyright (C) 2008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